“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百年奮斗歷史,,對于發(fā)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更加堅定自覺地為黨的事業(yè)而奮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時,,要求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在最近召開的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又鮮明提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號召全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湖南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熱土,。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湖南老一輩革命家和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一往無前,、舍生忘死,譜寫了感天動地的壯麗詩篇,。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變化,,熔鑄在這段歷史之中的紅色血脈永不褪色,,已成為湖湘大地永恒的精神底色?;丶亦l(xiāng)湖南工作這些年,,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和下基層調研的機會,我瞻仰了不少湘籍革命家,、軍事家故居或生平事跡陳列室,。每走進一處紅色故地,無不受到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深刻的精神洗禮,。
湖南這片熱土,,遍布著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足跡,,從這里走向歷史舞臺的共產黨人燦若群星、光彩奪目,。在黨成立前的8個地方組織中,,湘籍革命家參與發(fā)起成立的有5個;出席黨的一大13名代表中,,湘籍占4名,;黨的“五大書記”中,有3名是湖南籍,;10位開國元帥,,湖南有彭德懷、賀龍,、羅榮桓3位,;10位開國大將,湖南有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許光達6位;57位開國上將,,湖南有19位,;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先后五位司令員都是湖南戰(zhàn)將,;中央軍委認定的36名中國當代軍事家中,,湖南籍占15名。習近平總書記來湘調研時深情講到,開國的這一批革命家在湖南這片土地上,,就好像形成了一個星陣星群,,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湖南這片熱土,,矗立著中國革命星火燎原的紅色豐碑,,是中國共產黨建黨、建軍,、建政的重要策源地,。在中國革命各個歷史階段,三湘大地風雷激蕩,,革命浪潮洶涌澎湃,。大革命時期,湖南工農運動風起云涌,、狂飆突起,,毛澤東考察湘潭、湘鄉(xiāng),、衡山,、醴陵、長沙五縣農民運動后留下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水口山鉛鋅礦工人大罷工掀起湖南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湖南境內燃起了工農武裝革命的熊熊烈焰,,秋收起義打出第一面工農革命軍旗號,湘南暴動打響中國土地革命第一槍,,茶陵建立了最早的工農兵政府,桂東見證了我軍第一條軍規(guī)的誕生,,通道轉兵是紅軍長征中一次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偉大轉折,。抗日戰(zhàn)爭時期,,湖南黨組織和邊境地區(qū)的新四軍,、八路軍359旅南下支隊,在部分日占區(qū)建立起抗日根據地,,成立了平江,、岳陽等抗日民主政權。解放戰(zhàn)爭時期,,湖南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堅持與國民黨反動政權進行各種抗爭的同時,積極團結爭取各界進步人士和國民黨愛國將領,推動湖南實現(xiàn)和平解放,,加速了全國解放的進程,。
湖南這片熱土,浸潤著以鮮血和生命寫就的歷史榮光,,留下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斷腸將軍”陳樹湘烈士,,誓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被俘后寧可斷腸也不斷“脊梁”;夏明翰烈士臨刑前,,揮筆寫下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工人運動領袖郭亮烈士兌現(xiàn)了他早年立下的“雪恥需傾洞庭水,愛國豈能怕掛頭”的誓言,;杰出女黨員何寶珍被捕后,,面對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酷刑拷打,只有斬釘截鐵的一句話“要口供,,沒有,;要命,有一條”……這樣的英雄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湖南查明在冊的革命烈士達15萬名,犧牲后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達100多萬人,??梢赃@么說,“寸土千滴紅軍血,,一步一尊英雄軀”,,是湖南革命年代作出巨大犧牲的生動詮釋;“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是流淌在湖南革命史中的精神血脈。
經由革命之櫛風沐雨,,全省21.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極為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三湘大地宛若一座沒有圍墻的革命歷史博物館。全省擁有省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58處,,其中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9處,;擁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700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處,國有可移動革命文物藏品8萬余件套,。每一座基地,、每一處文物、每一件藏品,,都是一部歷史教科書,、一個信仰熔鑄點、一座紅色基因庫,,承載著共產黨人永遠不變的政治本色和信念追求,。
尋訪這些星羅棋布在三湘四水的紅色故地或遺存,向歷史回眸,,向過往凝望,,能夠從中感悟黨的初心和使命,汲取前行智慧和力量,。徜徉新民學會舊址,,那些凹凸不平的青石板和閱盡滄桑的白墻青瓦,回蕩著毛澤東,、蔡和森等革命先驅“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的錚錚誓言,。置身蒼翠古樸的岳麓書院,仰望至今懸掛的“實事求是”匾,,不禁想到青年毛澤東多次寓居書院半學齋的場景,,想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岳麓書院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的重要命題。走進炎陵紅軍標語博物館,,陳列其中的斑駁的“沒收土豪家里谷米油鹽給貧苦工農”等標語,,印證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不懈追求。瞻仰汝城縣沙洲村“半條被子”雕塑,,仿佛聆聽到“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的鏗鏘之音,對習近平總書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論斷產生強烈共鳴,。
尋訪中亦有機會聽到或重溫老一輩革命家感人至深且引人深思的故事。在夏明翰烈士故居,,講解員會告訴你,夏明翰在獄中用敵人給他寫“自白書”的半截鉛筆,,給親人留下三封訣別信,,一封寫給妻子,讓妻女“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一封寫給姐姐,“我一生無遺憾,認定了共產主義這個為人類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愿拋頭顱,、灑熱血”,;一封寫給母親,“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洋溢著對信仰的執(zhí)著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在湘潭、長沙等地瞻仰老一輩革命家故居時,,我了解到,,毛澤東同志要求子女親屬擁有四項“特權”:為革命犧牲的特權、飽受苦難的特權,、被執(zhí)行紀律的特權,、艱苦奮斗的特權;被譽為“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的任弼時,,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錢多,,三怕麻煩人”,;徐特立同志始終站在勞動人民一邊,毛澤東同志評價他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林伯渠同志“為人民服務,、為世界工作”,;謝覺哉同志“上為中央分憂、下為群眾解愁”,;羅榮桓元帥要求家人親屬“永遠做老實人,、靠自己的本事吃飯、不要搞特殊”,;許光達大將“讓銜,、讓級、讓位”,;黃克誠大將有“三不準”:“不準動用公家的汽車,,不準找工作人員幫自己辦事,不準靠我的什么關系,、后門”,,等等,。他們身上所折射出來的堅如磐石、牢不可破的信仰信念,,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公仆情懷,,襟懷坦蕩、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道德操守,永遠激勵我們不忘本色,、不懈進取,、不負人民。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湖南這片革命圣土在這個特殊重要節(jié)點,,更應該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用黨的奮斗歷史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把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風范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下去,,把他們開創(chuàng)并為之奮斗的事業(yè)接力進行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明確提出了“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yè)、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chuàng)新,、內陸地區(qū)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fā)展格局中展現(xiàn)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qū)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fā)展中彰顯新?lián)?,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的新使命、新要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全省上下正在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zhàn)略、奮力建設現(xiàn)代化新湖南,。我們要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始終高舉旗幟不動搖,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魂,、導航前行,,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更加堅定的信念信心把建設現(xiàn)代化新湖南的宏偉事業(yè)推向前進;始終堅持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牢牢把握新發(fā)展階段、新發(fā)展理念,、新發(fā)展格局的實踐要求,,在打造“三個高地”上勇?lián)敚谯`行“四新”使命上善作為,,努力實現(xiàn)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xù),、更為安全的發(fā)展,為建設現(xiàn)代化新湖南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始終站穩(wěn)人民立場不偏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持續(xù)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讓建設現(xiàn)代化新湖南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始終發(fā)揚革命精神不懈怠,,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迎難而上,、攻堅克難,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辦好湖南自己的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作出湖南應有的貢獻。
百年黨史鐫刻著奮斗的輝煌,,也昭示著未來的方向,。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從我們腳下這片紅土地吸收深厚養(yǎng)分,我們對建設現(xiàn)代化新湖南的美好愿景充滿自信,,我們前進的道路必將更加行穩(wěn)致遠,!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