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紀律面前豈容“僥幸”

來源:張家界廉政網(wǎng) 作者:李云俊杰 楊志 編輯:張交通 2018-11-21 16:57:17
 

  中國福利彩票發(fā)行管理中心原主任王素英,、原副主任馮立志因涉嫌違紀違法問題,,多次接受駐民政部紀檢監(jiān)察組談話,,其間“轉(zhuǎn)移贓款贓物,,對抗組織審查”“一直無動于衷,毫無悔改之意”,。直到被留置后,,看到“動真格了”,才坦白交代自己的問題,。這種“不撞南墻不回頭”的行為,,可謂僥幸心理的典型表現(xià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11月11日)

  “僥幸心理”從根本上說就是不良作風頑固性,、復雜性,、反復性的表象,,是一種不擔當、不負責的“不為”之心,。心存僥幸的官員自然就難以行得正,、坐得穩(wěn),跌跟頭只是遲早的事兒,,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是對自身問題的一種縱容。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貪官被查處,,他們的懺悔錄也被公之于眾。盡管有個別貪官以“不學法”“不懂法”的借口為自己開脫,,但更常見的一種情況是他們明知犯法,,卻懷著僥幸心理,妄想掩蓋其政治上的蛻變,、經(jīng)濟上的貪污,、生活上的腐化。后來者必須引以為戒!

  “戒”的要害,,就是在紀律面前切莫再僥幸,。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這個道理說了千遍萬遍,,可還有黨員干部只當耳旁風?;蛴X得山高皇帝遠,,查不到我身上來;或覺得靠山大樹壯,,就算查到也不怕,。于是乎,依舊我行我素,,肆意妄為,。殊不知,即便遠在海外的逃犯,,都會被千里追回,。反腐敗,任何人都不例外,,還能有什么靠山可以依賴?更何況,,當前各類技術手段已經(jīng)高度發(fā)達,均會處處留痕,、時時留跡,,鐵證之下,怎可自欺欺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調(diào)研時曾強調(diào),,“使觀望者不再猶豫,、僥幸者去掉幻想、投機者沒有市場”,;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diào),,“領導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對巡視工作提出要求,,“要出其不意,殺個‘回馬槍’,,讓心存僥幸的感到震懾常在”,。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也釋放出黨紀國法不容觸碰,、心存僥幸沒有出路的強烈信號,。任何越過雷池的行為終將付出代價。

  古人有詩云,,“一點清油污白衣,,斑斑駁駁使人疑??v饒洗遍千江水,,爭似當初不污時。”黨員干部肩負著“為人民服務”的巨大責任,,應常懷敬畏之心,,嚴以律己,勤于自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從心存敬畏上堅定用權為民的行為準則,從克服心存僥幸心理上堅定理想信念,。仕途越順利,,越要謙虛謹慎;權位越高,越要警鐘長鳴,。惟有敬慎戒懼,,狠剎歪風邪氣,嚴格把好政治關和廉潔關,,才能以自己的守法勞動安身立命,,走好為官路、人生路,。(桑植縣紀委監(jiān)委 李云俊杰 楊志)

? 閱讀上一篇

? 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