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半水,,流光溢彩,;街巷整潔,環(huán)境優(yōu)美,;志愿服務,,扶老幫困;身邊好人,,弘揚新風……如今,,走在慈利街頭,隨處都可以感受到一縷縷迎面吹來的文明清風,,見證著這座山城因創(chuàng)建全省文明縣城而帶來的美麗嬗變,。
看得見的文明創(chuàng)建成果呈現眼前,說不完的文明故事口耳相傳,。2017年,,慈利縣踏上創(chuàng)建之旅,以創(chuàng)建省級文明縣城為航標,,慈利縣委縣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將創(chuàng)建的源泉凝結在一起:從機關到基層、從社區(qū)到農村,、從干部到群眾,,全縣人民以更高的標準、更高的要求,,以素質提升工程為載體,,加強道德建設,,培育文明新風,優(yōu)化軟硬環(huán)境,,共建幸福家園,,一幅以“文明”為底色的城市和諧發(fā)展畫卷徐徐展開。
突出價值引領 讓文明之花更艷麗
慈利縣零溪鎮(zhèn)象鼻嘴村部里,,黨員群眾坐得滿滿當當,,正聆聽著“家訓、家規(guī),、家風”的文化講座,。場景轉換,來到零陽鎮(zhèn)青山村,,“新時代黨員群眾講習所”第一期《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我們的生活》開講......
事實上,,在慈利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如同“上善若水”,,自然而然地流向四處,、走進基層,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近年來,慈利縣建設打造了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場和示范鄉(xiāng)鎮(zhèn),、示范社區(qū)及宣傳欄,、文化墻、宣傳櫥窗等,,建設鄉(xiāng)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400多個,開展“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活動3000余場次,開展各類宣講 2000 余場次,;建設了一批融入地域文化特征的公益廣告設施,,制作核心價值觀廣告牌3000多塊,發(fā)放核心價值觀宣傳手冊6萬多份,,引導廣大群眾做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實踐者和推動者。
今年56歲的杜臘珍,,志愿到慈利縣婚調委當調解員,,作為一名志愿者,30年來她把義務當成了責任,做成了本分,,以自身綿薄之力,,先后接待調和了850多對夫婦,使130多對離婚夫婦成功握手言和,。她總是給調解對象灌輸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宣傳好的家風孝道,弘揚社會新風正能量,;她堅持見面聽情況找問題,,給每名對象做一份詳細情況筆錄,建立秘密“個人問題檔案”累計上千份,;她先后總結了10種調解法,,總是以最簡潔的語言歸納問題的前因后果,入情入理,,娓娓道來,,群眾親切地稱呼她“知心大姐”“最美和事佬”。
新思想引領,,培育文明新風尚,。慈利縣將“誠信紅黑榜”“學習道德模范”“發(fā)現推薦湖南好人”“爭當新時代好少年”等活動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榜樣效應得以顯現,,文明風尚蔚然成風,。此外,積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僅 2017 年全縣就有 70 多個村鎮(zhèn)(社區(qū))10多單位被評為縣、市級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陽和土家族鄉(xiāng)楊家坪村、零陽鎮(zhèn)民和村還被評為全國文明鄉(xiāng)村,、全國美麗鄉(xiāng)村,,一個個風尚美、環(huán)境美,、人文美,、秩序美、致富美的村莊破繭而出,,一束束文明之花開遍澧水河畔,。
夯實基礎建設 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以前是‘運動無場所,休閑無處去’,,飯后想走走都找不到地方?,F在好了,人民廣場、濱河路,、放馬洲公園,,任你選擇”。 “確實,,近幾年慈利的變化很大,,各項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環(huán)境也是越來越好,。”飯后,,在濱河路散步的何某和他的朋友這樣說到。
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不僅要打造更加優(yōu)美的人居環(huán)境和有序的社會秩序,,還要讓這座城市變得更有“溫度”,。
近年來,慈利縣委縣政府始終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對照目標清單,、對照問題清單、對照群眾需求清單,,投入近10多億元,,建設了一大批民生工程,先后完成了對慈利大道,、工業(yè)大道,、環(huán)城南路、古城路,、白宮城路,、濱河路、零陽大道修補等城區(qū)主次干道的改造升級,,城區(qū)防洪排澇污水分流工程,、放馬洲公園、琵琶生態(tài)園,、濱河風貌帶等重大民生工程相繼完工并投入使用,,較好地解決了城區(qū)道路破損和坑洼積水、綠化缺失,、路燈不亮,、設施損壞等問題;大力推進省級衛(wèi)生縣城常態(tài)化管理,,開展了市容環(huán)境精細管理行動,、文明交通行動,先后修復新建各類站,、臺,、點80多個,,硬化巷道15000多米,修復和新建路燈600盞,;突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新建和改造城區(qū)公共文化活動場所20多個,開展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200多場次,,制定完善各項制度20多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城區(qū)秩序的整治和環(huán)境的改善以及文化活動經?;拈_展,,極大地增強了廣大市民的獲得感、認同感和幸福指數,。
凝聚精神力量 讓城市生活更溫暖
“爺爺,,您看看這個吧!”一大早,慈利縣金慈實驗小學的“紅領巾小交警”們便走上馬路,,開展“小手拉大手,,安全我能行”實踐活動。
文明的力量,,一呼百應,。除了“小交警”,如今的慈利,,無論是在街頭還是社區(qū),,身穿“六城同創(chuàng)你我同行”黃綠色馬甲的志愿者隨處可見。這正是慈利正在積極推進的“三導”志愿服務,,結合“黨性鍛煉日”主題活動,,在職黨員干部上街頭、進社區(qū),、亮身份,、做志愿,他們疏導交通,,維護交通秩序,已成為慈利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慈利縣積極推動志愿服務工作健康發(fā)展,培育形成了一批志愿服務特色活動和品牌團隊,,先后建設志愿服務站128個,,注冊志愿者10多萬人,組織開展了文明創(chuàng)建“五個一”示范工程,,開展了《雷鋒》進校園,、“五送”“鄰里守望”“愛心送考”“崗位練兵”“平安滿意”等志愿服務活動,。
人人可為、時時可為,、處處可為的志愿服務精神扎根慈利,,越來越多的人樂意奉獻愛心、服務社會,。30歲不到的唐劍,,執(zhí)著慈善長達12年,他組建了愛心十幫一慈善會,,以個人的力量促使民間愛心凝結,,吸納愛心成員1000多人,托起了1200多位山區(qū)留守兒童希望,,累計走訪1500多戶貧困家庭,,累計捐款200多萬元。
從城到人,,從人到城,,文明創(chuàng)建已成為山城慈利的夢想和追求。發(fā)展與變遷中,,慈利正在煥發(fā)前所未有的光彩,。(慈利縣委宣傳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