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他,,感覺,這就是“陳老”,。
陳老是《人民的名義》劇中的一個人物,。為了入黨他虛報了兩歲,因為黨員才有資格背炸藥包沖在最前面,。劇里劇外,,他的革命信仰和人格魅力是那么偉岸,,讓人自覺渺小。
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有一天——
“聽說你們單位有位退休的老同志,,一百多歲了,還經常拄著拐杖來交黨費,。我想采訪他,。”電視臺的朋友打來電話,這也讓我很意外,,怎么,,真有這種年歲已去、精神不老的人在我身邊?
在多方咨詢下,,我知道了這位老人的名字,,他是桑植縣紀委副處級退休干部、原副書記,,叫朱傳輝,。
“他確實經常拄著拐杖到這兒交黨費。”紀委組織部的人告訴我,。于是,,我決定跟隨記者朋友去他洪家關老家。
“這是他在市紀委講黨課的照片,,你看他精神好好……”車上,,我幻想著這是怎樣一位老人,朋友給我看了一則他在張家界市紀委講黨課的新聞,。照片中,,老人精神矍鑠,其他黨員都在認真地聽他講述革命往事,。
這一下子觸動了我的記憶,。那是一個感人的畫面:陳巖石應沙瑞金邀請在省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講黨課。為了拿到背炸藥包的特權,,他虛報兩歲入黨,,加入尖刀班,沖鋒在前炸碉堡,。尖刀班十六人參戰(zhàn),,犧牲九人,負傷七人,,其中一個叫二順子的還只有一天黨齡就犧牲了,。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共產黨員是用生命和鮮血實現了自己的入黨誓言。陳老講課聲淚俱下,,感染了所有聽課的人,。劇外的人也忍不住淚流滿面。
回過神來,,竟發(fā)現,,朱傳輝老人和陳老有某些相似之處?;蛟S,,他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陳老”。
到了,,一堵石墻后面一棟老舊木屋的輪廓若隱若現,,家境并不殷實。我看到了老人,。他一米八的個兒,,身著中山裝,戴一頂綠色軍帽,,拄著拐杖,,身體微傾,慢慢地從屋里走出來,,面帶微笑迎接我們,。
看到這樣一位革命老人,一位把自己的生命裝進去整整一個世紀的人,,我不禁肅然起敬,。有多少人能有這樣的歲久年長呢?我有點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他的故事了。
“他自己能到銀行取工資,、會輸密碼,,自己還能跑到縣紀委交黨費。”聽說我們的來意,,朱老的兒子開始介紹父親的“本事”,。
隨后,朱老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寶貝,。那是七八張照片和一些文檔資料,。照片大都泛黃,有了歷史,,訴說著朱老的人生經歷,,其中一張照片還是1977年12月21日拍攝的“中國共產黨桑植縣第四屆委員會第一次合影”,頗為珍貴,。
讓我沒想到的是,,這位今年102歲高齡,68年黨齡的老人,,竟然有著這樣的傳奇經歷: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為他頒過獎,;國務院副總理、共和國開國元勛賀龍親切接見了他,;著名作家白樺曾蹲點采訪過他,;冰心文學獎獲得者桑植縣知名作家王成均曾采訪報道過他。
終于,,在他自己的講述和別人的報道中,,我明白了原因。他青少年時期跟著賀龍鬧革命,,12歲參加紅色童子軍,,站崗、放哨,、送情報,。新中國成立后,34歲的他成為桑植解放后第一批入黨的人,。從此以后,,他就更加堅定地跟黨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著“革命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情懷,。
入黨的第二年,他就當了桑植縣涼水口區(qū)的區(qū)長,??h委領導讓干工業(yè)就干工業(yè),建廠發(fā)電,,結果桑植縣是湘西自治州第一個用上電的,;讓干農業(yè)就干農業(yè),哪里條件差就去哪里干,,在利福塔干的第一年,,就在全省紅了,僅紅薯一項就上報300萬斤,。因工作出色,,朱老被評為全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先進個人,在全州進行了38天的巡回演講,。在利福塔一干就是19年,。
到縣紀委工作后,他先后為83個右派,、3300人落實政策平反,。退休回鄉(xiāng),,朱老繼續(xù)發(fā)揮余熱作貢獻,幫村里爭取項目,,解決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修起了村小……
劇中的陳老退休后仍然熱心為群眾辦事,,被人民群眾稱為“第二檢察院”,真正踐行著“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承諾,。朱老不也是一樣嗎?他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陳老”,。
“桑植這些年變化大,各級領導有方法,,各行各業(yè)大發(fā)展,,干群都聽黨的話,黨的政策傳萬家,,家家戶戶開紅花,,紅花開了結金果,脫貧致富人人夸,。”在問及這些年桑植變化的感受時,,在鏡頭前,朱老幸福地唱起了自編的歌謠,。
2015年,,朱老被湖南省老年保健協(xié)會評為“健康長壽老人”。我正想他的長壽秘訣,,村里的鄰居搶了話:“他長壽主要有兩個秘訣,,第一,他生活簡樸,,不吃大魚大肉,。第二,他心好,,做的好事多,。”這正和他唱的山歌遙相呼應:“苦口的良言奉勸君,為人切莫起黑心,,起心害人終害己,,明有官府暗有神……”
“過幾天,我還要來交黨費的,。”臨走時,,他說。(桑植縣紀委監(jiān)委 向建華)